6月20日,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也是1923年中共三大會議閉幕的同一天,廣州市設計院集團傾心設計、匠心打造的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竣工開館,全新亮相! 踐行使命擔當 打造紅色地標
中共三大是中國共產黨唯一一次在廣州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是一次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創建時期進入大革命時期的里程碑大會,對中國革命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是廣州這座英雄城市輝煌的紅色篇章。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項目是廣東省、廣州市慶祝建黨百年華誕的重點工程,位于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3號,包括陳列館改擴建、舊民居五號樓內部改造和停車場清理修繕。項目總建筑面積2774平方米。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廣州市設計院集團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思想上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擔當意識,技術上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攻堅克難,提前高質量完成設計和圖紙交付,施工過程中全力做好技術指導和現場服務,在項目建設全過程充分發揮了設計的先導和引領作用,將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打造成為廣州市紅色文化地標,成為我黨百年光輝歷程的歷史見證、傳承紅色基因永不褪色的精神象征。 傳承紅色基因 方案寓意至深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設計方案深刻體現了“百年篳路藍縷,百年風雨兼程。過往艱辛,皆為未來的序曲”的寓意。方案理念:工農聯合,榫卯共握。象征黨徽的鐮刀和錘子的抽象建筑體量,以榫卯結構的形式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具有雕塑感的、力量感的、氣氛莊重的建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建筑整體以陶土磚的壘砌代表交織和凝聚,融入新河浦建筑風格,體現中共三大召開后我黨走向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團結一切力量,萬眾一心。主入口以疊澀手法形成三道疊級,隱喻著中共三大序幕徐徐揭開,腳下的革命之路一片光明。過往與未來的統一。作為改擴建工程,方案設計距原地下室外壁三米新建地下室。建筑外立面則采用磚幕墻將舊陳列館緊緊包裹,與新陳列館的外觀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 傾全院之力 成匠心之作
廣州市設計院集團在設計創作精品建筑方面已經形成業內領先的品牌優勢,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建筑設計中,傾全院之力再次奉獻了一座紅色文化建筑的精品。本項目雖然整體規模不大,但設計內容復雜,包括新建陳列館,舊陳列館改建、舊民居五號樓改造、廣場改建、停車場修葺等。項目設計工作調動了院內10個設計部門,涵蓋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暖通、智能化、鋼結構、幕墻、裝修、景觀、海綿城市、泛光與景觀燈光、造價、勘察等14個專業的技術骨干,全力以赴投入到設計工作中。全國工程設計大師郭明卓、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馬震聰參與指導設計,馬震聰大師多次親赴現場,對陳列館入口等細部設計反復推敲,趙松林院長作為結構專家主持召開基坑與地下室結構方案比選研討會。整個設計和施工過程經歷了不計其數的修改與優化,正是對建筑設計精益求精的堅持和執著,才鑄就了匠心精品之作。 全程攻堅克難 終交滿意答卷
項目設計中不僅面臨諸多技術上的難題,也面臨著工期上的巨大壓力,還有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廣州市設計院集團強化責任與擔當,一路攻堅克難,最終提交了一份讓各方滿意的答卷。作為位于老城區的改擴建項目,設計中克服了重重問題和困難:經多輪方案比選論證,確保新建地下室不破壞原有地下室的結構和防水安全;在原外墻之外設置了獨立承重的鋼結構幕墻體系,既不影響原結構體系,又完美實現了陶磚幕墻的設計意圖;針對原建筑圖紙、文獻與實際尺寸不一致的情況,不厭其煩進行實測重新調整設計;面對老城區管線復雜的情況,通過精細的踏勘避讓原有管線實現完美走線。面對異常緊張的工期,在竣工前一個月的時間中,設計部門負責人、項目負責人每天晚上八點半按時到施工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即使面對突發的新疫情也堅持不懈,確保了項目按時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