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二期工業廠房建設工程鳥瞰效果圖▲
項目介紹
本項目位于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珠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預制菜產業園二期,西至新環路、東臨物港路,北至彗民路、南至斗門港大道,臨近新港主干道。以新環頭圍涌為界,北側地塊為龍頭企業拿地自建用地,西面為02地塊,南側為標準廠房建設用地,控規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M1),01地塊規劃總用地面積39387.6平方米。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二期工業廠房建設工程(01地塊)由4棟廠房和1棟綜合用房組成,總建筑面積8.4萬平方米。
立足生產、簡約布局
本項目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使用需求與前期場地特點,布置了四棟廠房和一棟含有宿舍、食堂、辦公等功能的綜合用房,其中大廠房為東西走向布置,三棟小廠房為南北走向。立面上強調橫向線條,充分考慮遮陽、建筑節能。廠房平面布置合理實用,充分考慮貨運流線以及生產加工等工藝流程。廠房的功能模塊主要有門廳、生產區、冷庫以及卸貨廳,設計時不僅考慮當下,還立足于未來,充分預留了后期靈活使用的條件。綜合樓主要供廠區員工使用,上部是員工宿舍,下部為食堂、辦公等功能。廠區的規劃主要圍繞方便生產運輸進行,園內道路流線清晰,出入口以及卸貨區設置合理,整體的規劃原則是規整、簡約,方便園區內的工人進行生產和生活。
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二期工業廠房建設工程效果圖▲
精明營建、打造精品
珠海市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覆蓋范圍包含斗門全區,且項目位于核心區珠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園區整體將構建預制菜加工區、研發區、冷鏈物流區、文化體驗區、金融服務區及產業服務中心等“五區一中心”聯動格局。廠區規劃經與廠家及業主多次溝通交流,形成成熟的園區動線與進、出貨流線規劃,于細節處考慮生產、展示等具體功能及配套需求,打造預制菜產業鏈的標桿園區。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在建設過程中,將積極探索“斗門模式”,力爭成為預制菜通用廠房標準和規范的制定者,力爭建設國內第一個世界級預制菜原材料交易中心,并打造成為全球海鱸預制菜生產加工交易基地、“一帶一路”葡語系國家預制菜研發供應基地、港澳標準精品預制菜研發生產基地、珠江西岸食品原材料雙線集配基地,打造澳門和本地企業互融互通、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預制菜產業格局和生態圈。
預制菜產業園的高速發展及前景
最近預制菜火到出圈,其最大特點在于能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我國預制菜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將達4151.5億元,同比增長32.4%,其中廣東蟬聯榜首。截至2022年5月份,我國現存預制菜相關企業6.67萬家,而行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各地預制菜產業園的大力興建。
概念梳理、模式解析
預制菜是對肉禽、水產、蔬菜等原材料進一步加工。外賣的出現加速了餐飲行業對料理包的需求,預制菜目的是解決餐飲人工成本和出餐效率等問題。實際上,預制菜是中式餐飲的工業革命,本質是將中餐制造環節標準化,由后端餐廳(B端),家庭廚房(C端),向前端食品加工企業轉移,從而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食品加工企業得以發揮規模優勢,餐廳降本增效,消費者收獲方便快捷,全產業鏈效率將顯著提升。冷鏈物流的高速發展,驅動了預制菜B端市場迅速擴容。B端在餐飲企業降本增效的訴求下,需求較為明確;而疫情期間行業爆發培育了消費者認知,C端消費者習慣發生變化,家庭用餐頻率增高,為未來C端預制菜發展打下基礎。
政策支持、大力發展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在2022年印發了《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從“建設預制菜聯合研發平臺”等10個方面對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了相關措施。
珠海市斗門區近日出臺了《斗門區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其中規劃建設總面積為1250畝的斗門預制菜產業園,斗門區建設預制菜產業園一方面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區域內河網交錯,咸淡水相融,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另一方面較好的產業基礎,斗門區于2017年就在謀劃打造白蕉現代冷鏈物流園,以“白蕉海鱸”為主導,充分發揮斗門作為“中國海鱸之鄉”的優勢,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在2022年的9月份,珠海市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珠海市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將規劃建設以斗門區為重點的預制菜特色園,力爭在3年內全市新增建設5.0預制菜產業新空間用地4000畝,推動珠海市形成質量安全、綠色健康、優勢明顯的預制菜特色產業高地。
緊抓時代浪潮助力預制菜產業園發展
近年來,廣州市設計院集團以“設計美麗家園,構筑幸福生活”為使命,深耕于產業建筑的全過程、全周期的建設及咨詢設計服務。趁著時代的風力,響應政策的號召,充分發揮我院的實力與水平,為全力打造預制菜“燈塔”產業園貢獻力量。未來,廣州市設計院集團將繼續通過系統設計、精準施策、接續發力,搶抓預制菜產業萬億級新風口,助力預制菜產業園的高質量、高水平、高品質的規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