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王建國教授應邀專門安排一天時間前來我院進行關于《中國城市設計 VS 建筑師的專業地位》的學術講座和開展學術指導。我院院長周鶴龍、副院長兼總建筑師馬震聰、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學術指導活動。
在上午的講座中,王建國院士從城市設計的概念內涵講起,細數城市設計歷史發展的四代范型,通過大量案例和實際項目的引述,深入闡述了古典城市設計、現代主義城市設計、綠色城市設計、現代化城市設計這四代城市設計的技術手段,并指出實際工作中四代范型并非簡單的更替關系,而是疊合與迭代相結合的關系。在此基礎之上,王院士提出當代中國城市設計的四種實踐類型:配合城市特定層次法定規劃的城市設計;概念性城市設計;專題性城市設計;工程性城市設計亦或建筑群城市設計,并強調建筑師主要在后三類,特別是第四類城市設計中發揮重要作用。最后,王院士分析了建筑師參與城市設計工作所具有的專業優勢,并結合我院的業務特點給出了關于建筑師參與城市設計工作的建議。
王建國院士的講座風趣幽默,引用項目特色鮮明,技術方法新穎有趣,其主持編制的《西湖東岸城市景觀規劃——西湖申遺之城市景觀提升工程》國際設計競賽方案,在方案編制中應用了計量分析、3S技術等前沿方法,將常規靜態景觀視覺規律(視點、游線)與泛舟西湖的隨機性視點結合起來,得出湖面看東岸城市景觀的綜合評價圖,即“等視線圖”,以此來組織西湖景區水上游覽路線,保證景觀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王院士在本項目中引入統計學方法對規劃區全年可見度進行歸納分析,以此來確定西湖周邊建筑高度控制要求,結論可信度高。在南京牛首山游客中心項目中,王院士介紹了其設計方案如何遵循環境特質,實現場地秩序的連續性建構,并生動闡述了概念方案深化中與甲方就具體內容進行協調的過程。這些項目實踐引起了我院同事的熱烈討論,講座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結束。
當天下午,王建國院士在馬震聰副院長的陪同下,與我院各設計所項目負責人就特定地區城市設計優化和單體建筑設計項目以及一江兩岸景觀優化提升項目展開討論。王院士詳細介紹了國內外城市設計導控的形式和內容,并就一江兩岸景觀優化提升項目下一步工作如何開展提出具體建議,包括重點項目的關注,不同尺度的觀景感受,廣州人文要素的延續,活動策劃,及近期建設內容的要求。
王建國院士的學術講座和學術指導既活躍了我院的學術氛圍,又開闊了技術人員的知識視野,啟發了建筑師的設計思維,對鼓勵我院各專業技術人員在具體項目實踐中開展理論研究和學術創新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