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目前,“廣建白鵝潭地塊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該項目為廣州市設計院集團的原創中標方案,并由設計院深化建筑與景觀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等相關工作,推進各環節施工建設情況。
白鵝潭地區不僅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重要組成,還是廣州千年商都的根基所在,具有明顯的廣佛地緣優勢。根據《白鵝潭地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白鵝潭將建設成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核心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廣州西部主引擎,服務珠三角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產業融合發展新高地。白鵝潭地區作為廣州西部門戶、廣佛都市圈引領者,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項目概況
廣建白鵝潭地塊項目地處珠江前、后、西航道交匯之處,隸屬于荔灣區,位于白鵝潭核心區組團。場地北臨“三館合一”項目(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及芳村碼頭,南臨明心書院舊址,直面白鵝潭珠江水岸,與對岸沙面島白天鵝賓館遙相呼應。項目臨近地鐵11號線芳村地鐵站,周邊交通便利,條件優越。項目江景資源得天獨厚,區位優勢突出。
圖1 項目區位 |
作為白鵝潭核心區組團陸居路片區第一個動工建設的商務商業地塊,本項目將會是荔灣區及廣州西部重要的地標性建筑之一,項目的建設落成將積極帶動項目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
圖2 西北角鳥瞰效果 |
方案設計
項目設計主旨即讓建筑和諧融入充滿文化底蘊和商業潛力的廣州市新CBD——白鵝潭國際商業區,同時在該城市片區樹立一個新型社交和可持續的建筑典范。方案圍繞“碧波逐岸·珠水云臺”的設計理念,通過虛實結合的立面設計,引導對外景觀視線,積極回應場所,與環境對話,打造水城相融之意境。
景觀資源最大化利用——引導對外景觀視線,實現景觀資源最大化利用
方案摒棄了傳統玻璃幕墻的做法,在不同高度段設置規律變化的折型幕墻,褶疊狀的幕墻結構引導建筑對外的景觀視線,豐富建筑使用者在不同高度處的視線觀感體驗,確保使用者最大化享受珠江景觀資源。
|
|
虛實結合的立面造型——強調簡潔的體型和精煉的豎向線條
塔樓追求簡潔有力的造型,用簡潔的建筑輪廓豐富城市背景中優美的天際線。富有韻律的漸變線條節奏配合雕塑體量的形體,塑造具有現代美感的建筑。
|
|
多元高效的辦公空間——適應現代辦公的發展,提倡靈活高效的商務辦公空間
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追求每個空間尺度的效率最大化。以高效便捷的交通形式解決人流運輸,以合理分區的功能布局打造多元業態的城市綜合體。
|
|
歷史文脈的傳承延續——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現代語言詮釋傳統空間
提取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現代化轉譯。北側廣場將景觀與具有傳統元素的小品圖案相結合,打造大氣的總部入口,建筑東南側局部退縮形成具有嶺南特色的騎樓形態商業空間,與明心書院舊址等芳村歷史建筑進行對話。
低碳生態的綠色建筑——將綠色設計理念融入建筑的材料、空間、構造等方面
立體綠化、屋頂花園、底層裙樓架空以及立面上簡潔大方的遮陽構件和可開啟扇,都能在有限的能耗下,適應嶺南地區常年陽光過強、空氣濕熱的氣候條件,提高建筑環境舒適度,實現建筑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項目信息:
項目地點:廣州市荔灣區
項目用地:39112㎡
可建設用地面積:3300㎡
總建筑面積:43466㎡
建筑高度:99.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