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經濟、文化、景觀于一體的世界級中軸
策略二 青山入城 高密度城市核心區域回歸自然
逐級疊翠的公園式布局將燕嶺公園的綠意引入城市,消除車輛段對城市空間的割裂。廣州東站猶如生長在其中的寶石,在實現樞紐交通職能、完善地下市政、公服、交通設施等一體化建設的同時,通過辦公、酒店、商業等公共服務和文化功能的注入,激活東站產業空間,構建TOD+產城融合的城市門戶。
設計采用適度開發的策略,高強度開發集中在樞紐西北用地和地下空間,使得“雄鷹展翅”的廣州東站景觀形象在中軸線上得以完美展現。
雄鷹展翅的廣州東站新立面
策略三 嶺南客廳 內外兼修的現代嶺南園林畫卷
城市綠意的室內延續,將自然光線與嶺南庭院巧妙地融合于室內空間,打造內外兼修的現代嶺南園林畫卷。 逐級疊翠的公園式布局
策略四 縫合城市 抬升軌面,連通樞紐區域交通
通過“向上”抬升軌面標高和“向下”增設地下交通系統,形成 “1+2立體循環體系,創造“快進快出”交通銜接系統。建設雙層道路系統以釋放首層地面空間,將其還給城市交通。
策略五 立體復合 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搭建立體“零換乘”體系,釋放地面城市景觀空間
倡導綠色低碳出行,通過延長APM線、整合地鐵換乘廳,搭建由地鐵、APM、常規公交、立體步行網絡構成的高品質綠色綜合交通體系,以應對未來高強度的樞紐交通和城市交通。
以新的一體化超級換乘大廳為載體,順應“上進下出+下進下出”的人流組織邏輯,構建“最短流線零換乘”等快速換乘模式,促成多軌間的“公交化及一體化管理”。
策略六 生態綠廊 打造“可呼吸”的城市生態綠廊
預留彈性空間,以滿足多樣性的功能置換需求。構建區域綠肺和風廊,打造“可呼吸”的城市生態綠廊。
綠谷公園---地下商業廣場